
苜蓿的水分需求特性
苜蓿(學名:Medicago sativa),又稱紫花苜蓿、草王、牧草之王等,是一種多年生豆科植物,原產于亞洲西部和歐洲南部,是世界范圍內廣泛栽培的重要牧草之一。苜蓿對水分的需求具有一定的適應性,既不完全屬于喜旱植物也不完全屬于喜水植物,而是介于兩者之間,但更傾向于耐旱。
-
水分需求概述
- 苜蓿根系發(fā)達,主根可深達2-3米甚至更深,能夠吸收深層土壤中的水分,因此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。
- 在生長季節(jié)中,苜蓿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發(fā)育,尤其是在開花結籽期,水分供應不足會影響產量和品質。
- 過多的水分會導致土壤通氣不良,影響根系呼吸作用,嚴重時可引起根部病害,如根腐病等。
-
不同生長階段的水分需求
- 播種至出苗期:需保持土壤濕潤,促進種子發(fā)芽和幼苗生長。
- 分枝至現蕾期:此階段為營養(yǎng)生長旺盛期,需水量逐漸增加,應適時灌溉。
- 開花至結實期:需水量達到峰值,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提高花粉活力和授粉率,增加種子產量。
- 休眠期:進入冬季或干旱季節(jié),自然降雨減少,此時適度減少灌溉,有助于植株積累養(yǎng)分,增強越冬能力。
-
適宜的灌溉方式與頻率
- 灌溉方式:滴灌、噴灌、溝灌等均可采用,滴灌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,減少病害發(fā)生。
- 灌溉頻率:根據天氣條件、土壤類型及植株生長狀況靈活調整,一般情況下,每周灌溉1-2次較為適宜,每次灌溉量不宜過大,避免造成積水。
-
總結
- 苜蓿既不是典型的喜旱植物也不是典型的喜水植物,而是一種耐旱性較強的作物,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合理調配水分供給,確保其健康生長。
- 科學管理灌溉,既能滿足苜蓿生長所需的水分,又能防止因水分過多導致的各種問題,從而實現高產優(yōu)質的目標。
品名:紫花苜蓿種子
畝用量:2-3斤
畝產量:3000-4500kg,干草1000kg左右
播種期:十度以上
割草期:植株達到50~80cm,可開始第一次刈割
適播地:年降雨量250mm以上地區(qū)種植,根據地區(qū)選擇秋眠等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