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葉佛甲草(Sedum makinoi 'Ogon'),又稱黃金佛甲草或金色佛甲草,是一種常見的多肉植物,以其獨特的金黃色葉片和耐旱、耐寒的特性而受到園藝愛好者的喜愛。了解其密度對于種植和管理非常重要。
1. 植株密度
- 單株生長面積:每株金葉佛甲草在成熟時可占據約10-15平方厘米的地面面積。
- 種植間距:為了保證植株之間的通風和光照,建議種植間距為10-15厘米。
- 每平方米種植數量:根據上述間距,每平方米可以種植約64-100株金葉佛甲草。
2. 土壤密度
- 土壤類型:金葉佛甲草適應性強,適合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。
- 土壤顆粒大小:理想的土壤顆粒大小應在1-3毫米之間,以確保良好的通氣性和排水性。
- 土壤密度:土壤密度應保持在1.0-1.2 g/cm3,以提供足夠的支撐力和透氣性。
3. 葉片密度
- 葉片數量:每株金葉佛甲草在成熟時可長出約20-30片葉片。
- 葉片面積:每片葉片的平均面積約為1-2平方厘米。
- 葉片排列:葉片呈輪生狀排列,緊密而有序,形成密集的植株形態(tài)。
4. 根系密度
- 根系分布:金葉佛甲草的根系較為淺表,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5-10厘米范圍內。
- 根系長度:主根長度一般不超過10厘米,側根則更為發(fā)達,可延伸至20厘米左右。
- 根系密度:根系分布密集,每平方厘米土壤中可有3-5條細根。
5. 生長速度與密度變化
- 生長周期:金葉佛甲草在春季和夏季生長迅速,秋季和冬季生長緩慢。
- 密度變化:在生長旺盛期,植株密度會逐漸增加,每株植物的覆蓋面積也會增大。
- 修剪與維護:定期修剪可以控制植株密度,保持植株健康和美觀。
6. 環(huán)境因素對密度的影響
- 光照:充足的光照可以促進金葉佛甲草的生長,使其更加茂密。
- 水分:適量的水分可以維持植株的健康,過多或過少的水分都會影響其密度。
- 溫度:適宜的溫度范圍為15-25°C,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植株的生長和密度。
通過以上詳細的介紹,您可以更好地了解金葉佛甲草的密度及其相關特性,從而在種植和管理過程中做出更科學的決策。
品名:金葉佛甲草
株高:10~20公分
生長期:3~9月
觀賞期:春夏
栽植期:春、夏、秋
特點:花期長,花量大,耐移栽。